原标题:《黑客帝国4》,还要看吗?
消息传出,立刻在国内的科幻迷圈中掀起了一阵波澜,在不少人心目中,《黑客帝国》三部曲无疑是科幻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时隔多年重启续集,必然能够再度掀起波澜。
三部曲
1999年,第一部《黑客帝国:矩阵》横空出世:网络黑客尼奥对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他结识了黑客崔妮蒂,并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后者拿出红蓝两颗药丸,并告知他,现实世界其实是由一个名叫母体(又译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人们就像他们饲养的动物,没有自由和思想,而尼奥就是能够拯救人类的救世主……
《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的出现,可谓引发了多重地震。它无疑是彼时科幻重头概念的集大成者,既展示了人工智能、虚拟环境、脑机接口等当时颇为超前的科幻概念,在这些外壳下,又有着大量关于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等哲学层面的思考辨析。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娱乐界范畴,媒体界、科学界、哲学界纷纷下场展开论战,甚至撰写论文……两位沃卓斯基导演也一下跃升到了名利场的中心。
相比第一部,第二三部带给人的震撼就小了不少,但叙事结构依然堪称精巧。第二部《黑客帝国:重装上阵》中,尼奥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使命,成了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为了拯救人类基地锡安,他决定再次进入母体,寻找制钥者,准备从内部对母体进行破坏……由于场景不够宏大,新创意成分不多,这也是三部曲中口碑最低的一部(但豆瓣评分依然高达8.6)。给人最大的震撼主要在于暗示了锡安同样也是虚拟的数据世界,而所谓的现实很可能压根就不存在。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单从理解门槛来考量,第一部最低,后两部稍微高些。然而论到创意的突破,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一部。后两部看似复杂,可本质上都只不过是立足于第一部概念上的多重逻辑嵌套罢了。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随着《黑客帝国4》逐步释出定档消息,不少硬核科幻迷都在推理第四部可能的叙事路径,但态度却普遍悲观:从内容的角度来考量,三部曲已经讲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叙事逻辑上构成了完整闭环。在这个基础上想要进行任何突破,客观上都极困难。而采用外传或前传的形式也不可取:过去三十年,人类社会被机器或外星人控制这一设定早已被好莱坞拍滥了,时隔多年再炒一次冷饭,属实没有必要。
但相比内容,更难突破的恐怕还是思想与时空的限制。
赛博朋克
按约定俗成的分类法,《黑客帝国》属于赛博朋克这一文艺亚类型。根据互联网定义,这个有些拗口的词乃是控制论、神经机械学与朋克的结合,特点是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整体风格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概括来说,赛博朋克电影的故事背景普遍很相似:在不远的未来,科学技术取得极大飞跃,人类的肢体可以用机械装置随意更换强化,记忆也可以通过外部硬件储存,并且在系统中四处备份。这一设定就从哲学层面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果身体和记忆都可以换来换去,那么人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灵魂这种东西到底存在吗?
与此同时,人类的社会组织结构却变得极度落后,落入了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困境中。一边,掌握了尖端科技的垄断公司不断攫取巨额利润;另一边,底层民众却只能挤在贫民窟中苟且偷生、相互伤害。场景设计也颇具反差感:暗无天日、阴暗潮湿的贫民窟上方顶着巨大的霓虹灯和电子屏幕,俨然一个反乌托邦,颇有小众黑色电影的调性。
《银翼杀手》
而地处热带,气候闷热潮湿,经济发达,人口拥挤且贫富差异巨大,霓虹灯和贫民窟交相辉映……满足所有这一系列条件的地区便是同时期的香港。彼时大热的香港功夫片和龙虎武师们,又给全球电影从业者的动作设计带去了极大启发。
《攻壳机动队》中的港式画风
上述作品中,除了作为开创者的《银翼杀手》和《神经漫游者》地位不可撼动外,《攻壳机动队》也普遍被认为是重要的承上启下之作。电影中流窜在各处网络空间、肆意侵入人格的傀儡师一角,被认为启发了《黑客帝国》中史密斯这一形象的设计。而其中将爱情定义为两套数据的融合,并且大量引用文史哲典故来追问生命存在本质的手法,也为《黑客帝国》系列所效仿。
除了思想和美术风格的移植,创作技法间的相互影响也极其明显:武术指导请来了金牌武指袁和平,先知护卫一角选用了邹兆龙,都明显受到了中国功夫的启发。而第三部临近结尾处,尼奥雨中大战史密斯的一幕,恍然《龙珠》中孙悟空凝聚元气弹的场景。由此观之,《黑客帝国》三部曲不仅仅是彼时生产关系和全球思潮的多重复合表现,技法上也是当年各种前卫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如今已然是21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过去的好多东西都变得不成立了。
如何重启
《头号玩家》
以2018年的《头号玩家》和今年的《失控玩家》为例,两者场景同样都发生在虚拟空间,背景设定都是游戏,整体的美术设计却已经从阴暗潮湿的末世风格转到了轻松明快的娱乐风格。看似差别不大,却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根本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丧失了危机感,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已然完全掌握了科技规律,不再担心会被科技所控制,只想着怎么用它来找乐子——这一层潜意识的变化,使得电影中进行任何严肃思考都变得没了必要。
《头号玩家》中,斯皮尔伯格尽管对贫富悬殊的后现代社会作了浮光掠影地一瞥,最终却还是把故事主线放在了打怪兽寻宝藏的虚拟世界绿洲中;至于《失控玩家》,NPC虽然生成了自我意识,大方向上却依然服从人类设定的程序,不会对现实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反倒促成了男女主角现实中爱情的开花结果。而两部电影中的反派,都从科技造成的恶果变成了唯利是图的人类奸商,主角的任务无非是击败他们,重新赋予世界以美好。科幻电影中严肃的哲学拷问,悄然回归了惩恶扬善的童话故事。
《失控玩家》
《黑客帝国4》想要重新带给大众当年的冲击力,无论内容核心上还是创作技法上,都必须给观众提供新的东西。只不过近些年的好莱坞科幻IP基本都玩砸了:《阿凡达2》千呼万唤出不来;《阿丽塔:战斗天使》其实就是1991年《铳梦》的真人版,不具备多少原创性;2019年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和1991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星球大战》系列的口碑更是一部低过一部……
相比有风险的创新,思考怎么尽可能榨取原有IP的价值,恐怕才是现任的好莱坞制片人们更加关心的事。从商业角度来考量,即便概念过气,新创意成分为零,《黑客帝国》系列依旧是一座还未开采殆尽的金矿: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成立四年多了;时下人人都在谈论的元宇宙概念,多少也能起到些推波助澜的作用。矩阵选择于此时重启,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恰逢其时。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预告片截图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变化,那就是男女主演基努·里维斯和凯瑞·安·莫斯都肉眼可见地老了,一如那个早已逝去的时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